4月中旬,紅星蘇扁二鍋頭一系列以青春,懷舊為主題的平面終于投放在了北京各大地鐵站,這套作品的出街在客戶看來都有一些“大膽”,以至于它被 “雪藏”了很長一段時間。
這次出街的平面作品共有8張,但其從創作到真正問世的時間卻跨越近4年之久,其中的三張《解放篇》、《陣營篇》、《主義篇》是2010年長城獎的平面類銀獎作品,另外5張則榮獲了去年的4A金印銅獎,而不管這套作品在廣告創意的水準上得到過多大的肯定,當其最終在北京地鐵出街后,其背后的創意人員都感嘆“于廣告人而言,受眾的關注比任何大獎都有價值。”
2010年長城獎獲獎作品《陣營篇》《主義篇》《解放篇》
2012年4A金印銅獎作品
在這個行業里,關于“得獎作品是否就是客戶所認可的好作品”的討論一直都未中斷過,而創意人也面臨著如何同時兼顧“創意”和“生意”的難題。這8張平面作品,顯然徹底地改變了蘇扁曾經“老紅軍”的形象,轉而借用復古潮流,以更加年輕的心態進攻青年群體,對于客戶(尤其是相對保守的酒企)來說,他們也不確定這樣的嘗試是否會過于冒進。受限于客戶的認可和推廣費用,在2010年,《陣營篇》等3張平面只能嘗試小規模投放公交廣告屏,不過得益于網絡投放的低成本,這套作品還選擇在一些網絡終端投放,并收獲了同行的好評。
網絡的熱情回應終于鼓動客戶做出新嘗試,雖然在經過一系列執行層面的耽擱后,這套作品最終出現在北京的地鐵站已經是來年的4月,不過紅星蘇扁二鍋頭卻“因禍得福”。4月起,受到幾部熱映電影的引導,公眾輿論中全民憶青春正熱,另一方面,又因為臨近畢業季,各種離情別緒也摻雜其中,紅星蘇扁二鍋頭也借著畢業季同學聚會的高峰,在微博和線下順勢展開營銷。
作為紅星二鍋頭近期主推的產品,蘇扁瓶身的設計也在向復古又時尚的方向轉變,雖然蘇扁的主流消費人群仍然集中在70,80年代生人,但同時其也可以輻射到60和90年代的消費人群,而此次“畢業季狂歡,只有兄弟和紅星二鍋頭”也是蘇扁在同90年代青年群體尋找共鳴的標志。
紅星蘇扁二鍋頭《兄弟》廣告片
毫不夸張地說,蘇扁這套平面作品曲折的出街經歷,也恰巧反映了近幾年廣告行業的變化趨勢,相較于傳統媒體的單向傳播,創意人員和廣告主在網絡中更能夠及時得到受眾的反饋,作品在線上的表現完全可以影響到其在線下的投放力度。換一個角度,對于創意人員來說,這也許是一個為自己創意“代言”的好機會,如果自己的創意首先經住了社交媒體的考驗,那么這至少為說服客戶創新提供了有力證據。